十三经导读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
( 53人 )

《易经》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必读经典,作为《易经》发源地的家乡人,更要学好《易经》。

[展开全文]

诗以道志,书以道事,礼以道行,乐以道和,易以道阴阳,春秋以道名分。十三经: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周礼、《仪礼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。

[展开全文]
费金乐 · 2016-09-06 · 《导读》 1

老逼子在抠脚丫子

[展开全文]
usereiaeug · 2017-10-27 · 《导读》 1

   算出的卦中如果出现了少阳少阴,就不用变。如果出现了老阳老阴,在变卦里分别变为少阴少阳。全部是变爻,就以变卦的爻辞看吉凶;一爻变了,以本卦这一爻的爻辞看吉凶;如果两个爻变了,以本卦这两个爻的爻辞看吉凶;如果三个爻变了,就看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卦辞;如果四个爻变了,看变卦中那两个不变的卦辞,如果五爻变了,看变卦中那一个不变的卦辞;;

六、《周易》与后世易图

1、河图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开放式的相对运动和发展规律

2、洛书所描述的是封闭的整体内部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关系。

3、太极图,形象的表达了阴阳消长、相反相成的哲理。首见于明初的《六书本义》

4、先天八卦图。来源于《说卦传》中: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。。。。

5、后天八卦图。显示的四季变化,阴阳流行的情况,这样的八卦排列出自《易传》中的《说卦传》:帝(植物的萌芽状态)出乎震。。。。。说的就是阳气从东方运行的一种情况,它展示了万物从生到死的一种规律,也就是从四时的推移和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。可以看出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每个周期360天多一点,八卦各管45天,共360天,其运转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,八卦每卦有三爻,共二十四爻,相当于一年二十四节气。

七、《周易》的主要思想

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,由于《易传》的出现,使它上升为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,后来成为五经之首。所以孔子后,更看重易理。如帛书《要》:子曰:《易》,我后其祝卜矣,我观其德义耳也。

一是强调矛盾对立的思想,二是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。

《易传》的思想:一是吸取了《易经》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以及到家、阴阳家的阴阳学说,确立了阴阳为《周易》最高哲学范畴,一阴一阳之为道,为《周易》的最高哲学命题,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阴阳变易的规律问题。

天之道是有规律的,人要效法天之道,按之行事,无往不吉。天之道、地之道是键、顺。

三是继承光大了,《易经》中的辩证思想,建构了一个颇为完整的辩证体系,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,强调矛盾对立的思想。

事物运动变化呈现出来的形式是:无往不复,物极必反,包括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如日新,也包括从高级向低级的转变即复返于初。在事物的变化中,强调和,即事物包含对立和统一的两个方面,以统一为主,以促进世界的和谐、稳定为理想境界。

四是忧患意识。因为物极必反,所以要保持忧患意识。处于逆境,也要不动摇自己的信念,而应采取屈以求伸的策略,努力改变现状,迎接光明的到来。

五是趋时、尚中。所谓时即时机、时运、时事;趋时,就是主动地适应时势,及时抓住机遇,对原有的东西随时加以变通。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,将事物的各种矛盾处理的恰到好处,既不过分,也无不及,从而是事物处于最佳的状态。

六是象数思维,即运用筮数与卦爻象进行形象思维,取象比类,触类旁通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。独特的表达体系:数--象--义的图式。

八参考文献

郭沫若的,高亨、李静池,金静芳,吕绍刚。易学哲学史,朱伯昆。孔颖达。

九、研究参考论题。

偶的:易道阴阳广大,明几适变依它,守正持中至理,趋吉避凶不差。

[展开全文]

第三章《尚书》导读(一)

  《尚书》是中国最早的政令文献(历史文献)汇编,其时代从尧舜禹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中期。

   书在上古时期专指史官的记载,主要内容为君王言论与重大事件。先秦典籍引用时,称《书》,或加上朝代名,如《虞书》《夏书》《商书》《周书》。《尚书》这个名称最早出于汉代。《尚书》时代久远,十分难读。文体为诰体文献。之所以难,因为大多用当时的口语,时代久远,口语书面语差别越来越大;由于自然、人为的破坏;由于辗转传抄;解说著作多,歧义多;时代变迁,语言习惯不断变化;由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巨大,在流传过程中人为造假、篡改以及来自于历代封建迷信思想,妖妄之说对《尚书》的渗透。

今日读《尚书》的意义:1、该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,也是历代帝王必读的政制教科书。故宫乾隆御笔建极绥猷(继承上天,抚民)还有允执厥中(秉行中正之道)。

[展开全文]

第三章《尚书》导读二

难读的原因:3、尽管流传过程十分复杂,现在所见的本子又是真伪杂陈的,但随着甲骨文、金文等考古资料的发现,该书的语言和内容越来越多的被证明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,对上古古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《尚书》今存共58篇,依朝代编排,有《虞书》5篇,《夏书》2篇,《商书》17篇,《周书》32篇。但其中仅有33篇为最可靠。

《虞书》记载上古唐、虞时代的历史传说,包括唐尧禅让给虞舜、舜的政治活动、舜与大臣政治谈话

《夏书》记载大禹治水后的全国地理面貌,《甘誓》记载夏启征讨诸侯的誓词。

《商书》除《汤誓》载汤伐夏桀之事外,其余6篇都是商后期的史料。

《周书》前部从《牧誓》至《立政》14篇,内容最丰富,是《尚书》精华所在,集中报道了周灭殷、周人如何巩固对殷人的统治;后部包括《顾命》以后6篇,晚至春秋中叶,一般认为20篇是最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。

记载尧舜事迹的称为典,记载舜禹皋陶之间谈论政治、彼此谋议的对话叫谟,教导为训。上对下的指示或讲话为诰,出兵征伐前的宣誓词,君王奖励或赏赐臣下的命令。

二、《尚书》的流传

1、《尚书》的书名和篇数

最初叫做《书》,大约在西汉初年才在前面加了尚,认为是尚古的书,宋后,又叫《书经》。篇数难以考究的,

《书》不尽传之原因:1、从周秦至汉多用书简木扎帛书,不易收藏。2简牍之外,多凭口说。3、周时教育不发达,藏书的人少。4、触君王忌讳的多被各国国君禁毁。5、秦的焚书,项羽火烧咸阳。6、《尚书》在秦代彻底整理过,次要的,残简和次要的多被删、新编撰。

2、作者

孔子,但多质疑,不成立。多为史官的记载,孔子整理过。

3《尚书》发现与传授。

有古文尚书:孔子壁中本,河间献王本,伪造的有张霸百两本。杜林漆书本。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第三章  《尚书》导读(三)

《尚书》的流传

秦代的焚书给《尚书》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,原有的《尚书》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。汉代重新重视儒学,由秦博士伏生口授、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《尚书》,共28篇,人们称之为今文《尚书》。
西汉时期,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,发现了另一部《尚书》,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,人们称之为古文《尚书》。古文《尚书》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,篇目比今文《尚书》多16篇。西汉《今文尚书》极盛。
然而,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,今、古文《尚书》全都散失了。东晋初年,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《尚书》,包括今文《尚书》33篇(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)、古文《尚书》25篇,及一篇孔安国传和一篇《尚书序》,当时《秦誓》一篇已佚,所以这部《尚书》共有59篇。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《尚书》,大多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。
南北朝时,北方习郑玄注《尚书》,南方习孔传《古文尚书》,唐统一经学,孔颖达撰《五经正义》舍郑玄注,全用孔传《古文尚书》。后宋人编入《十三经注疏》,流传至今。
阎若璩撰《尚书古文疏证》,自此,流传1300多年的《孔传古文尚书》为伪书。
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异同:
1、对孔子的看法不同。认为六经皆出自孔子,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,教育家、思想家;古文经学推崇周公,孔子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的先师,史学家;2今文经学五经顺序: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;古文经学为易、书、诗、礼、春秋;3、今文经学多讲微言大义,重通经致用,以董仲舒、何休为代表,最终《春秋公羊传》,古文经学多讲典章制度、文字名物、偏重训诂,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,以刘歆、贾逵为代表,最重《周礼》。4、今文多迷信色彩较浓,古文较少。5、今文经学繁琐、古文简明;6、今文经学严守家法师法,古文经学不讲。
[展开全文]

第4章《诗经》导读

[展开全文]

甲骨文占卜,最早的占卜记录。也是比较成系统的文字。龟甲占卜师商州时期,西周时期用蓍草占卜。

[展开全文]

1、《诗经》305篇,分风、雅、颂三大部分。

2、《诗经》中大部分是生产劳动者之歌。

[展开全文]

研究方法:读原书看古注

1.有助于正确理解原文

2.可以了解原文意思,在后代的变化

3.有些名言注解纷杂,可以有自己的理解

[展开全文]

一、人:亲亲(关爱自己的亲人)

二、爱人

三、以己及人

1.什么是礼

礼的中心内容和基本原则:是充分承认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亲疏、尊卑、长幼分异的合理性。

[展开全文]

易传 阐述易经

[展开全文]

春秋左传学

三、魏晋南北朝:创新

1、杜预与魏晋“左传学”

春秋--史书    左传---传春秋

春秋大义与左传“凡例”;

文字训诂与专题研究;

2、南北朝的“左传学”

四、隋唐:总结与开拓

孔颖达与总结   遵循旧文,疏不破注;  “正义追求 ”; “春秋学正宗”

刘知几与开拓:1、体例:史书新体例;2、左传叙事(基本特征:不虚美,不隐亚,直笔; 叙事方式;影响;)3、文学内涵;  4、关于左传叙事的文学要素;  5、唐代左传学传统的颠覆

五、宋代:左传学的转型  政治化

追求尊王攘夷、春秋褒贬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1、六经:《诗》《》《》《》《》《春秋》也叫六艺

2、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,设五经博士

3、易,书,诗,礼,乐,春秋

4、九经,春秋三传

5、开成石经,十三经最长左传,最短孝经

6、大经左传,小学,是研究语言文字的,主要是字书,古训

7、十三经的记录

易    易传

礼      周礼,仪礼,礼仪

春秋  左传,公羊传,梁传

8、经,传,学

9、十三经应该人手一册,随手翻阅

[展开全文]

研究方法:读原书,看古注

1、有助于正确理解原文

学而优则仕

2、避免望文生义。

3、可以了解原文意思,在后代的变化。

4、有些名言注解繁杂,可以有自己的理解

古代注释:从汉代开始

孔子的仁学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朱熹的春秋学:反对褒贬说、“义理说”

文学语言、文学要素、文化形态

4、南宋的新形式

纪传体、以左传为文章

六、清代:大成

远离政治--考据学---左传学

与亲近政治--“义理学”---

春秋礼制研究;历史研究;地理研究;历法研究;

集大成:顾栋高《春秋大事表》

文献学研究;考据学研究

刘文淇 《春秋左氏传旧注疏注》

[展开全文]

仁的解释:

一、亲亲(前提)

孝悌   管仲与齐桓公

二、爱人

爱人,仁之施

三、以己及人

四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

五、克己复礼

1、什么是“礼”

承认长幼、尊卑、亲疏等的合理性。

[展开全文]
任课老师
  •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
    党怀兴,教授,博士生导师,1962年10月生,陕西合阳人。1983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,198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,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。1995年至2004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,2004年至2012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,2012年7月起任校长...
    更多